首页 > 图片新闻
驻缅甸大使陈海接受缅天网电视台专访
2020-02-28 12:00

  2020年2月28日,驻缅甸大使陈海接受缅甸最大传媒集团瑞丹伦下属天网电视台(One News)频道专访,介绍中缅关系和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情况。陈海强调,中方愿同缅方统筹做好疫情应对和推动务实合作,落实好习近平主席访缅成果,在涉及彼此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推动中缅关系乘风破浪、向前发展。

  采访内容实录如下:

  问:近期在中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请问疫情的最新情况如何?中国是如何应对疫情的?中缅双方为共同抗击疫情开展了哪些合作?

  答:疫情发生后,中国领导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出发,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全国上下共同战“疫”,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在湖北以外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湖北的确诊人数也在明显下降。中国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疫情防控,习近平主席多次召集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尽早取得战“疫”的全面胜利。

  病毒无国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方同包括缅甸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同病毒斗争,我们得到了来自缅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缅甸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我们对此深表感谢并铭记于心。上述举动都体现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内涵,体现了中缅双方作为友好邻国、胞波兄弟和合作伙伴,秉持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命运共同体意识。随着中国抗疫斗争取得进展,我们将同包括缅甸在内的相关国家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合作,也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缅提供帮助。借此机会,再次向缅甸各界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问: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两国人员往来和边境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工厂面临原材料短缺等情况,缅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请问大使有什么建议?

  答: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和回旋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许多专家预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经济包括消费有望迎来反弹。中缅两国是邻邦,经贸、投资联系紧密。大量缅甸商品、特别是农产品通过边境出口到中国市场,中资纺织企业在仰光等地区投资建厂。受疫情影响,人员、设备、原材料等环节都受到一定波及,中国政府十分关心,云南省等地方政府也很重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一度受疫情影响的边境贸易正在逐步回暖,我们希望包括水果在内的缅农产品对华出口能尽早全面恢复,因为这些农产品贸易背后直接关系大量缅甸农民生计,关系到缅农村和农业发展。

  近期,中国在缅投资的纺织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运不进来,成品运不出去,我们正在推动使用航空货运等临时措施,使物资运输转动起来,确保工厂正常运营和货物正常周转,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缅甸工人才能保持收入、保证就业。此外,中缅双方在仰光等地合作建设的电站等项目,因设备供应延缓、技术工人来缅受阻而受到影响,工程进度有所迟缓,使馆也在同中国国内和缅电力能源部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使有关项目不受影响,继续向前推进。总之,疫情对经济和合作的影响是暂时的,我们将同缅各方加强合作,全力确保中缅经贸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正常推进,更好地服务缅甸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问: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达成多项重要共识。您能否谈谈下一步两国在投资、贸易等领域合作前景?

  答:中缅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互补性强,区位优势明显。据缅方统计,2018/2019财年两国贸总额为113.6亿美元,约占缅甸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长期保持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国地位。目前,双方正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习近平主席年初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取得历史性成果。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了包括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在内的诸多重要共识,签署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双方互换了29项合作文件,其中大多数旨在加强双方务实合作。这次访问也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中缅经济走廊项下涉及产能、能源、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均在有序推进,我们正重点推动北部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西部皎漂深水港和相关经济特区以及东部仰光新城合作,我们称之为中缅经济走廊的“三端支撑”。同时,我们将优先推进缅甸最需要的交通和电力互联互通项目。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同缅甸领导人强调,中缅合作将充分考虑缅甸自身发展需要和民众意愿,使有关合作项目能够真正有利于缅长期发展,符合缅甸需要,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愿同缅方一道,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有关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问:刚才大使提到中缅经济走廊框架下三个重要项目: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皎漂深水港和相关经济特区及仰光新城项目,有些缅甸民众认为双方合作项目中方获益多,缅方获益少,请问大使如何看待?

  答:关于中缅经济走廊的三端支撑项目,我愿择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十分重要,目前缅甸通过陆路口岸向中国出口大量农畜产品,并开展劳务合作,即缅甸劳动力到中国边境地区就业增收。上述合作都要通过这个区域进行,但现有贸易便利化、合作便利化已经跟不上实际需要。通过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可以使贸易过货量更大,农畜产品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开展加工业合资与合作,从而带动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升级。这将实实在在拉动双方特别是缅方经济,促进就业,提高民众收入,增加政府税收。

  皎漂深水港和经济特区开发、仰光新城建设也是出于同样目的,就是促进中缅合作。这些项目对中方有利,更重要的是能给缅甸带来发展红利。皎漂港如能用好深水港优势,建起相匹配的经济区,将会带动若开邦发展。目前,若开邦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引发社会矛盾有关。皎漂港和经济区的开发将带动包括若开邦在内的整个缅甸中西部地区发展,可以促进缅各地实现均衡发展。仰光新城位置非常重要。中方参与仰光新城,特别是希望能够先行先试建立工业园区。仰光现有工业区比如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已有大量企业入驻,接近饱和状态。许多企业希望把纺织业等产能转移到仰光。如仰光新城从工业区起步,将明显带动就业,提高民众收入,促进仰光整个城市的发展。

  中缅双方以习近平主席访缅为契机,签署了相关协议。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上述项目建设。当然需要按照国际合作惯例、通过公平透明的招标和程序参与。同时,我们鼓励中缅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拓展包括第三方合作在内的多边合作,使“一带一路”合作变成“合唱”,而非中国一家的“独唱”。缅甸政府认识到这些项目的益处,对开展合作十分支持,我们正紧密协商。虽然疫情对成果落实暂时会有影响,但我们正统筹疫情应对和推进有关项目合作,更好地使项目落地,造福两国人民。

  问:缅甸正在推进国内和平进程,同边境地区的民地武组织进行和谈,中方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大使如何看待边境地区和平进程问题及中方的作用?

  答:中国坚定支持缅甸实现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和平,发展就没有基础。没有发展,和平就难以切实保障。中方从邻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出发,根据缅甸政府意愿和缅北和平稳定需要,为此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近年来,我们积极劝和促谈,推动缅甸政府、军队同有关民地武接触和谈。我们同缅甸有关各方保持协调,全力确保缅北和中缅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方还向缅甸和平委员会等机构提供物资援助,以帮助他们更好开展和谈工作。除此以外,我们也同缅甸政府部门积极探讨在缅北地区开展民生援助等工作,为缅北流离失所民众创造更好的遣返安置条件。

  从推进“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合作来看,如能把缅北地区从矛盾冲突地区变成和平合作的前沿,对建设中缅经济走廊、更好地促进中缅互联互通都大有裨益。我们将同缅政府加强合作,在缅北地区推进互联互通和民生发展,使更多当地民众真正认识到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性。中方愿根据缅方意愿继续为缅推进政治对话与国内和平和解进程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问:中方在国际场合一直为